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大家都有耳聞,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作息,例如何時該進食、運動和休息,小鼠的行為也同樣受其影響。然而,你知道嗎?科學家最近發現,小鼠除了受到生理時鐘影響的24小時內週期外,還存在一種超過24小時的生理節律(infradian rhythm)(在接受甲基苯丙胺暴露後)。這種長週期節律不僅影響小鼠的活動狀態與睡眠週期,甚至與多巴胺(dopamine)變化密切相關。

這項研究發現,這種長於24小時的節律來自於中腦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內的多巴胺神經元。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超過一天的內在節律也與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 BD)患者的行為模式高度相似

這項發現讓研究人員推測,躁鬱症患者的情緒週期可能與這種多巴胺驅動的超長節律有關,這與過去認為躁鬱症週期主要受環境因子或社會時鐘影響的觀點不同,而是來自於內生性的生理節律

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為未來的躁鬱症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如果能夠透過藥物或神經調控技術(如腦部電刺激)調整這個「隱藏的生理節律」,或許能幫助患者擺脫無法控制的情緒起伏,實現更穩定的日常生活。

sciadv.ado9965-f1.jpg

圖片展示超日節律對小鼠活動情形的影響,而超日節律是在甲基苯丙胺暴露後出現。

撰稿人:周品汝

reference: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dopamine-clock-bipolar-disorder-28383/

Markam, Pratap S., et al. "Mesolimbic dopamine neurons drive infradian rhythms in sleep-wake and heightened activity state." Science Advances 11.1 (2025): eado9965.